深夜,一名老人头戴黑色棉帽,身上披着灰色棉袄,在沈阳地铁二号线陵西站售票窗口前徘徊,地铁站点即将关门,老人却始终不肯离去…… 12月18日,沈阳市公安局公交地铁分局地铁二号线治安派出所民警救助一走失老人找到家,让民警们担心的是,当老人被送回家后,老人却不愿走进家门,并称回到家里没有意思。 12月18日22时38分,在沈阳地铁二号线陵西站,站点工作人员发现一名60多岁的老人站在售票窗口旁,目光呆滞,踱步徘徊。 由于天色已晚,站点工作人员发现老人身边无人陪伴,怀疑老人可能走失,站务工作人员上前询问,老人回话时吞吞吐吐,最后承认自己确实找不到家了。 站点工作人员通过老人随身携带的一张医保卡,了解到老人姓徐,今年65岁,站务人员随即向警方求助。 沈阳市公安局公交地铁分局地铁二号线治安派出所接到求助信息后,当天负责值班的副所长王刚、民警张震和辅警熊峰驾车来到地铁二号线陵西站点。 当天值班民警张震介绍,经调查,老人当晚在地铁站徘徊3个小时,见到民警后,并不愿意谈及个人的身世,尤其是当民警询问其子女信息时,老人连连摆手,并低声回应道:“不要提了,不要提了。” 为了打消老人的戒备心理,副所长王刚和民警张震陪老人唠家常,老人终于向民警透露,他是一名退休工人,独自一人生活。 警方发现,老人言语表达清楚,智力健全,但当民警问及家庭具体住址时,老人却坚称记不清了。 民警张震通过与老人进一步沟通,发现老人衣兜里有一张水票和一串钥匙,水票上注明了一个送水用户的地址,民警判断,水票上的地址就是老人的家庭住址。 凌晨1时许,民警根据水票上的地址信息,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家。 民警张震介绍,老人走到家门口时,拿钥匙开门动作迟缓,嘴里自言自语道:“你们把我送回家干嘛,回到家就我一个人,有啥意思啊。” 老人打开房门后,民警将老人送进屋内。 “老人居住的房子是一室一厅单间,房间里长时间没有打扫很凌乱,酒瓶子在地上随处堆放,衣服扔在床上,卧室里的灯和电视一直开着。”民警张震说,从老人居住的环境可以看出,老人身边没有人陪伴,长时间独自一人生活。 民警们简单帮助老人收拾了房间,为稳定老人的情绪,王刚和张震又陪着老人聊了一会儿。 王刚说,通过与老人的交流,民警们发现老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为了尽快找到老人的亲人,民警调取老人个人信息发现,户口本上只登记他一个人,此外,老人还有一本临时护照。 事后,经过走访老人的邻居,民警得知,老人有子女,但不在身边。目前,警方正在寻找老人子女及亲属的相关信息,争取尽快将老人的情况反馈给老人的家属。 警方提示,防止老年人走失,家人应为有走失风险的老人制作身份挂牌,戴在脖子上或缝在外套上,还可给老人配备手机,预存子女及属地派出所电话。 -数据揭秘 全国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1370人 沈老龄人口空巢占比44.8% 昨日,记者从沈阳多个区县公安机关了解到,面对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年轻子女忽视了对老人的关心照顾,每年空巢老人走失或独自在家受伤报警求助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报告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为51.3%,其中一半在农村。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 沈阳市老龄办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沈阳老年人口157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1.4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2.89万,占老年人口比例14.6%。全市空巢老人比例44.8%,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14.5%。 此外,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另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走失的50万老人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80%,平均年龄为75.89岁,男性占42%,女性为58%;在能找回的走失老人中,80岁~90岁年龄段比率最高,特大城市找回率达84.13%,而县城及农村只有50.31%。 令人担忧的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再次走失,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比6%;媒体对1156名走失老人家属回访,发现其中113人死亡,死亡率高达9.78%。 -心理专家 警惕家庭空巢综合征 老人需精神慰藉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心理专家刘长辉表示,走失老人中很大一部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就是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发生了障碍,一般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尤其是对近事记忆力减退,严重的记不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子女姓名和联系方式。 刘长辉提示,老年人一旦出现记不住事、说不清话、认不出路等语言和精神障碍,要尽早诊治。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一些独守“空巢”的老年人因此产生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长时间处于这种症状中的老年人,容易加速向老年痴呆变化的进展,应值得警惕。 对于患有家庭空巢综合征的老年人,刘长辉提示,老年人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在精神层面,这类老年人最需要子女的精神慰藉,子女应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社会学专家 空巢老人需“集中关照”推出心理康复 事实上,老年人走失不仅给家人带来痛苦,也会损害社会形象。 在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看来,每一个人终究会老去,如何在步入老年后,还能体面地生活,获得关爱,需要每个人去思考。 张思宁表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儿女不可能每天都陪伴在老人身边,对于空巢老人的关爱并不仅仅寄希望于家庭,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张思宁认为,防止老年人走失,需要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情感交流,同时,社区也可组织志愿者对空巢老人进行集中关照,推出心理康复活动。另外,在技术层面,需要开发物美价廉、方便使用的防走失定位系统,为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