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 破解问题的路径在哪里?开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门的“金钥匙”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三是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四个着力”是基于东北地区现实,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并站在历史制高点上提出的。“第一个着力”是治本之策,“第二个着力”是关键之举,“第三个着力”是决胜之策,“第四个着力”是稳定之基。东北地区振兴,确需实实在在地做好这四篇大文章。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体制机制决定着经济发展走向和前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问题。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与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突破的一道关口。习近平总书记从市场、政府、企业等方面对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行了精辟论述。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2015年7月17日,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要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有企业是关键战役。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长期在国企工作,深刻地感受到体制机制改革在国企发展中的意义。他说,体制机制问题束缚手脚,让我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展示自己力量,是发展的最大障碍。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非常中肯,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目前,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大转型期,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倒逼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经济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这个问题更加严峻,顺应这个大势的要求更加迫切。 2015年3月9日,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形象地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他再次谈及了产业结构问题:“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沈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深层调整,抢占世界制造业制高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将会大大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同样,在创新贯穿于当今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主题。 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论述中占有特殊地位,论述特别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他强调要营造全社会的创新环境:“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 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企业创新:“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老企业要敢于搞新技术、创新品牌、闯新市场,要志存高远、更上层楼,引领潮流、争创第一。” 科技是创新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高新区要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 创新离不开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建设:“创新人才犹如优秀种子,很是难得,要大力培养。年青一代要有历史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创新上脱颖而出。” “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青一代要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 创新是中国国家由大变强的内驱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贯穿始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在振兴中的重要性,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指出了振兴的方向。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制造2025》起草人之一,李北光如是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由于历史欠账和老工业基地特殊性问题,辽宁困难群众还不少,民生工作压力比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总的要求是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工业基地前些年下岗人员相对集中,党和政府要切实关心他们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加强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在就业创业上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帮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众都得到保障。”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最大民生。”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生态环境也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振兴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大动力所在,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身振兴大潮的热情,好像有一种力量在胸中激荡! “四个着力”的本质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取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面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