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强军文化 让红色光芒照亮精神星空-网络热点-沈阳门户网

打造强军文化 让红色光芒照亮精神星空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193|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1714|版块排名: 21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一年间,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伴随“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全面铺开,官兵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凝结红色记忆的强军文化形态,散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华彩。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红色光芒照亮精神星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军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闻思录

■解放军报记者 栗振宇

201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9岁华诞。清晨,嘹亮的军号响彻座座军营。

此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发布消息,我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2018年10月1日起,按现行规定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消息发布后,军内外反响强烈。有人说:“军号声声,让号令意识有了‘活的载体’,让红色基因重新流光溢彩。”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它构筑起特殊的纽带和桥梁,让人们得以跨越历史长河,情不自禁地回看来时的足迹,深情仰望那矗立在岁月深处的丰碑。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一年间,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伴随“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全面铺开,官兵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凝结红色记忆的强军文化形态,散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华彩。它们如同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点燃熊熊烈焰,照亮官兵的精神星空,更让一种奋进力量奔涌在强军兴军的大潮里。

文化传承着眼长远

正如文化的形成、文化精神的铸就,必须经过时间的铺垫和洗练,文化基因的赓续,同样不是朝夕之功。

红色基因是强军文化的核心要素。传承红色基因,是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应该看到,传承红色基因不应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多措并举,才能真正让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化作官兵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文化的力量在强军兴军实践中得到充分彰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就像指路的明灯和冲锋的号令,极大地推动了全军打造强军文化的步伐。在原有基础上,各级把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政治建军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放在了部队建设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此相关的智慧和力量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今年6月,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这是一份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这份文件的出台使得全军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更加系统、更加具体、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持久性,必将对人民军队的强军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遵照《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很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办法。从各部队的举措看,各级并不是将传承红色基因当做一时性的工作,而是立足长远,力争让红色基因真正在官兵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有的单位注重把传承红色基因与聚力备战打仗结合起来,让强军文化的影响力在强军实践的大舞台上充分彰显出来;很多单位注重发挥驻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利用本单位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聚的厚重军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平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编制调整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新组建的基层部队通过一系列有效途径,把老部队的优良传统保留下来、传承下去,确保红色基因不遗失、不断线。

所有这些举措,都力图使收藏在纪念馆里的文物、陈列在红色土地上的旧址、书写在教材里的文字等不同形式的强军文化形态生动起来,让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典战例、英雄故事变得更加有温度,使红色基因所蕴含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投射到官兵的心灵世界。

正如恩格斯所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过去一年中最重要、最鲜明、最宽广的文化潮流,奔腾在军营的广阔天地里。

峥嵘岁月触及灵魂

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让处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生活空间的人实现心灵上的连通,共享生命的体验,进而让一种精神得以不断延伸。

巍巍井冈,林路密布。其中有一条小路最为知名,那就是黄洋界下的“挑粮小道”。当年的红军将士或许不曾想到,在革命胜利后,有一所军校的青年学子会在50多年间,接续来到这里寻访他们的足迹、体味他们的艰辛。这所军校就是陆军步兵学院。目前,到红色旧址开展现地教学活动,已经成为该院重要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直指人心、触及灵魂。

党的十九大以来,类似的活动在全军蓬勃展开。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陆军指挥学院、武警陕西总队……在遍布全国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战争纪念馆等地,官兵利用新兵入伍、入党入团、开展大项活动,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不同形式的纪念、瞻仰、教学和宣誓活动,邀请老红军、老战士、战争亲历者等讲述革命先辈的战斗生活和崇高品质。

有历史感的人们,永远会对峥嵘岁月和崇高精神充满敬畏,并能从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里,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崇高?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愈加清晰;在驻足凝神的目光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甘巴拉精神等人民军队90多年来在各个特定历史阶段凝铸形成的精神财富,给官兵内心以深深触动。

“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对于一支军队而言,那些曾经征战之地,特别是那些曾付出巨大牺牲、浴火而生的地方,就如同其灵魂深处的故乡。每当它的后继者回到这里,内心所激起的不仅是深深敬仰,更是前行路上坚定的方位感和穿越时空的力量源泉。

红色经典点燃豪情

2017年12月,江苏无锡,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原空政文工团歌剧《江姐》在这里绽放异彩。这是歌剧《江姐》自1964年首演后的第1064场演出。剧场内外,《红梅赞》的旋律久久回荡,让人思绪万千。

文艺反映生活,更让生活蕴藏的崇高与伟大以特有的方式走向人们的内心。回望人民军队90多年波澜壮阔的征程,那一回回惊心动魄,那一次次以命相争,还有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青春面孔,而今都以文化的方式得到了再生,活跃在人民军队的文化生命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军事文艺功不可没。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一大批来自我军文化战线的官兵表示,“十九大报告,让我听到了催征的战鼓,让我看到了金色的霞光”“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个风云际会、放飞梦想的年代,让我们吹响嘹亮的进军号角,书写新时代壮丽华章”“争做坚定文化自信的排头兵”……这些洋溢着真诚的热烈话语,让人们看到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其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文艺战士心中激起的强烈共鸣。此后,在各级展开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很多文艺战士及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到创作当中,并通过文艺轻骑兵的方式把一大批生动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彩文艺节目送到官兵身边。这其中,就包括很多经久流传的红色文艺经典。

红色文艺经典携带着个性鲜明的红色基因,生动诠释着强军文化精神,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不管何时何地,每一次与它相逢,它总是能让人迅速进入到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不由得心潮涌动,从心底生发起超越现实的深度思考和精神力量。今天,当《唱支山歌给党听》《说打就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等歌曲在年轻战士中传唱的时候,你会发现,尽管时代发展了,装备先进了,条件改善了,但他们内心拥有着与革命前辈一样的热血豪迈。

特别是去年11月21日,习主席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在全军文艺战线激起强烈反响。各级组织的“文艺轻骑兵”与官兵战备训练生活贴得更近,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征途上,彰显出更加鲜明的价值。在演训一线、高原海岛、边关哨所、大漠戈壁……伴随他们的足迹,尘封的记忆一次次被唤醒,在艰难岁月中孕育的革命豪情一次次被点燃。跨越时空的情感与灵魂碰撞,激起的是文化自信,找到的是文化之根,更让一支军队的文化血脉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有温度的融通。

英雄血脉持续延伸

2017年12月13日,习主席专程赴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勉励大家要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训练,传承好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

今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增加为全军挂像英模。他们和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一起构成我军的10位挂像英模。

“革命事业是英雄的事业,人民军队是英雄的军队。”10位挂像英模是人民军队英雄品格的集中体现。90多年来,人民军队涌现出灿若繁星的英雄方阵。他们是红色基因的亮丽名片,在官兵心中有着深刻影响力和文化生命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学习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争做英雄传人始终是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与此相关的活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到官兵日常生活,进一步向练兵备战聚焦。

今年初,在第78集团军某旅“新时代董存瑞传人”颁奖典礼上,《代代高呼董存瑞》的歌声就像出征的号角,让人热血沸腾。在这里,每逢大项任务前,官兵都会在董存瑞雕像前开展宣誓动员活动。“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训练龙虎榜,“存瑞杯”军事专业大比武,“存瑞奖牌”“存瑞快报”……部队充满了与董存瑞精神有关的浓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当好董存瑞传人”的价值观念在官兵中间深深扎根,一大批训练尖子脱颖而出。

英雄连队英雄的兵。一年来,在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杰等众多英雄人物生前所在部队,在“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刘老庄连”“白刃格斗英雄连”等英雄连队,英雄的精神、英雄的业绩始终是官兵在新时代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激励。每当点名,在英雄的名字后,那答“到”声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时候;每当演训场上,那生龙活虎的身影在英雄连队旗帜下奋力拼搏的时候,人们都深切感受到,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已经积淀成为一支部队的集体性格和文化品格,并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后继者身上传承,在战旗上散发出胜战的光芒。强军路上,英雄血脉在不断延伸,“红色家谱”在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8年10月1日上午,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升旗仪式结束后,该旅二营“钢铁连队”官兵再次来到连史馆,聚集在一把古铜色的军号前。这是连队司号员、战斗英雄郑起使用过的军号复制品。凝视军号,官兵眼前仿佛呈现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抗美援朝激战釜谷里的战斗中,在连队战至仅剩7人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第7次进攻,身负重伤、19岁的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跃出战壕,吹响了军号。没想到,敌人竟被军号声吓得掉头逃窜。当年那把军号,如今已作为一级文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熟悉的军号,不变的军魂。回望我军走过的90多年的岁月,那些在战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红色基因,构成了强军文化的厚重底色,更是人民军队英雄辈出、在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中巍然屹立的根本原因。对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来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既是应有的文化自觉、必须承担的文化使命,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实现梦想的重要保证。

今天,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热潮中,我们坚信,当红色光芒照亮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星空,当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官兵血脉,源自历史深处的伟力必将让人民军队在新时代不断铸就新的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