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军人眼中,不是每一把手枪都叫"驳壳枪"-网络热点-沈阳门户网

在中国军人眼中,不是每一把手枪都叫"驳壳枪"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239|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1714|版块排名: 21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在革命战争年代,驳壳枪的战绩堪称传奇,成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梦寐以求的“神器”。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就珍藏着朱德曾经使用的一把驳壳枪,它正是今天的故事主角。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馆藏位置:军博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第一部分)

驳壳枪的中国传奇
■王锡圣 孙振者

这段时间,随着《国家宝藏》电视节目的热播,博物馆成为新晋“网红”,这其中也包括大大小小的军事类博物馆、纪念馆。

一件件展品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载着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它们穿过硝烟,穿越时空,安静地躺在展柜内,等待着为你我讲述“前世今生”的故事。

但受时间、地域限制,战友们亲身前往全国各地,去现场触摸历史的机会毕竟有限。不要担心!从本期开始,小乐带您一起“走进博物馆”。让我们借助文字的力量,打破时空界限,对话平静安放却灵魂炙热的“军史遗产”,探寻那些战火纷飞年代的动人故事。

说起八路军战士和武工队员,最拉风的当属身上斜挎的驳壳枪,尤其是枪身放平射击的经典姿势,那叫一个帅!在革命战争年代,驳壳枪的战绩堪称传奇,成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梦寐以求的“神器”。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就珍藏着朱德曾经使用的一把驳壳枪,它正是今天小乐要讲的故事主角。

它的口径7.63毫米,枪管长100毫米,全长263毫米。枪身乌黑,上面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这穿越时空的10个字,闪耀着满满的历史荣光。

从八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到抗日战争的烽火狼烟,再到蒋家王朝的全盘覆灭,这把枪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成为军博“镇馆之宝”之一。

说起驳壳枪,不得不提一提它“舶来品”的身份。驳壳枪最早由德国人发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登陆中国战场。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号“盒子炮”,能够称得上“炮”的“家伙什儿”,必然有非同凡响之处。它的口径按照现在的标准已经可以跻身小口径步枪的行列,威力也是出奇的大。这样一款开挂的微缩版“步枪”,深受中国军人的喜爱。

中国市场上的驳壳枪最初供不应求。据统计,1925年至1935年,中国进口了40多万支驳壳枪,而每一支驳壳枪价值都抵得上三间大瓦房。由于心疼钱并且不好买,汉阳兵工厂、武汉兵工厂、上海兵工厂纷纷发挥聪明才智,开始了“山寨”之路。

此后,成建制驳壳枪部队开始出现。例如冯玉祥西北军的手枪团、红二十五军的手枪团等。其中最有名的还属红二十五军的手枪团,堪称红军的“特种作战力量”。在那个两军相逢快者胜的年代,手枪团完成了许多化装袭敌的特种作战任务,让敌人又恨又怕。此外,红军长征时,精锐突击部队也多配置驳壳枪,比如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驳壳枪“炮”一般的火力、“步枪”般的射速,助力勇士完成横渡天险的任务。

各级指挥员对驳壳枪情有独钟。在井冈山根据地,朱德挥舞着驳壳枪冲得最猛;皖南事变中,叶挺手持驳壳枪率9000余人英勇应敌8万人;徐向前手中的驳壳枪更是成了129师官兵的“光环”,看到它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驳壳枪是一种精神象征,最令人振奋的当属南昌起义的那声枪响。1927年8月1日,朱德颈系红领带、臂扎白毛巾,手持驳壳枪,身先士卒,英姿飒爽,率领起义部队攻下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而今,驳壳枪已经被众多“高大上”的先进枪械替代。但在中国军人眼中,不是每一把手枪都叫“驳壳枪”,它是一种情感寄托,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