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六旬老人30多年收藏3000余件老物件-百姓呼声-沈阳门户网

沈阳六旬老人30多年收藏3000余件老物件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2886|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836|版块排名: 22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五六十年前的日历、三十多年前的结婚证、粮票……在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东街的文邦民俗馆内,从瓦砾到碗盆,再到刺绣等老物件应有尽有。

  30多年,市民赵文邦行走于勾栏瓦舍之中,收藏了3000多件老物件。他说,老物件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真实的历史,“我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30多年收藏 3000余件老物件

  昨日下午,61岁的赵文邦吃完午饭来到他的民俗馆,开始对收藏来的物件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历史与文化的渊源。这个民俗馆有460多平方米,收藏了3000多件老物件,“这是我30多年努力的结晶,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这上面。我不抽烟不喝酒,就这一个收藏的爱好。”

  赵文邦退休前是一名土木建筑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农村的农耕文化特别感兴趣,所以一有时间他就去地摊、河边等地方收集一些旧物件,“现在民俗馆里的物件主要有农耕工具、农民的生活家具、衣着,还有一些东北特色用具,木质的门窗构造等。这里面有一些民俗文化的证件比较重要,比如婚丧嫁娶等一些纸质的证件。”

  民俗馆内的老物件藏品非常丰富,大到吃饭用的桌子、盛水的大缸,小到一个香包、一张粮票,而且很多老物件还能使用。

  为买一部犁他连去3天讲价

  收藏到一个老物件,赵文邦像得到了宝贝一样开心。他回忆,有一种物件叫做吊搭,在当时农村生活中很常见,但很少有文字记载,“当我在一家居民那里找到时,特别开心。”

  吊搭对当时居住不是特别宽敞的居民来说,白天吊上去晚上放下来,可以把一个大空间隔成两个小空间。

  赵文邦收藏这些物件,有的是他人在搬家时赠送的,更多的他是讨价还价买来的,他说有时为了买到一个老物件,需要反复去协商好几天,“听说哪儿有有价值的物件,我顾不上吃饭就赶过去。10年前我看中了一个农耕用的犁,这个犁上面有文字记载,印制了购买犁的主人名字等信息,但是价格有些贵,我连着去了3天,最后讲到1000元,才下决心买下。”

  收藏完事,赵文邦需要将这些物件运回来。有一次,他去台安收藏一个马槽,不料天黑又找不到回来的路,他沿着一条细长的河堤行驶,“途中不小心车顺着河堤侧滑下去,还好我没有受伤,马槽只是磕碰了一点,忙活了一晚上才完事,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老物件再现过去的生活

  赵文邦称,古人勤劳淳朴的优良传统以及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他影响很大,“他们的工匠精神给我很大启发,在很多砖瓦上面都可以看到生产者的名字,有可追溯性,也有可比性。这些物件能够点滴再现原来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曾经发生的故事。”

  收藏物件既花费时间又花金钱,开始时赵文邦家人并不太理解,后来这些物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也意识到这些物件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不收藏起来,后人很难再见到,慢慢地他们也就支持了。”

  30年坚持收藏老物件,赵文邦也收获了很多。他笑着说,把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对后人做一个实物的展示,让现代人也真切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用实物表现真实的历史。“我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能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我感到很欣慰。”

  对此,辽宁大学文化学者刘铁表示,赵文邦以个人名义保存下现代史上重要的一页,再现了当时国人的生活,这些老物件非常宝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物件能保存下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