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我找记者-沈阳门户网
手机逛社区
登陆
注册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门户
Home
新闻
News
企业
Home
房产
House
汽车
Cars
旅游
Travel
视频
Video
交友
Fridens
商城
Mall
婚庆
Wedding
打折
Sale
文玩
Wenwan
社区
BBS
新闻活动
都市快报
网络热点
百姓呼声
自助活动
商家活动
往期热议
企业商情
求购信息
企业名录
产品展示
人才招聘
展会信息
品牌招商
二手市场
创业招商
分类信息
你问我答
休闲娱乐
婚恋交友
模特丽人
美联商城
视频热点
消费打折
文玩艺术
都市生活
房产
教育
汽车
女人
旅游
理财
健康
人物
家居
亲子
沈阳门户网
»
沈阳论坛
›
沈阳互动
›
我找记者
›
帖子
桥
查看:
7057
|
回复:
0
我找记者
进入论坛
今日帖子:
0
|
帖子总数:
31
|
版块排名:
19
分享
收藏
发帖
热门帖子
今日教师节:谢谢您,
沈阳明日开始供暖!缴
双节同庆丨中秋国庆同
兰玉医美 助“美之无
楼主
泪人怎笑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5-12-19 11:26: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南马一共有三座桥。
南马最古老的一座大桥,据说是在清末建造的,要不就是民国啄辏裎梗菜埔丫幸涣桨倌甑睦贰?
这一座桥,在我的孩提,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南马唯一能够通汽车的桥。从杭州去往温州,必经南马大桥。
这座古老的大桥,毫无疑问,几乎全是石头建筑。桥面、桥身、桥墩、桥洞、桥洞上面的石拱……
路面则是沙石。
桥面狭窄,一次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桥的护栏部分,隔一段就有一个“凹”进去的安全岛。人在桥上走的时候,倘若从你的身前或者身后,突然来了一辆汽车,怎么办?人就可以往安全岛里面撤离。
要是有两辆车,一南一北,同时上桥怎么办?只能“礼让,”谁的车先开上桥面,让谁先行。另一辆慢了半啪的车子只能先开倒车。好在那个时候,车子并不多。一天到晚,来来去去好像也没有几辆车。
在这一座最古老的桥面上通行,可真危险啊!陡峭的斜坡,急转弯,峭壁……几乎全都有。陡峭的斜坡是在泉府一头。而在大桥的南马一侧,不但有斜坡,而且
L
还有一个急转弯,因为南马一侧的桥头堡附近,就是一处“峭壁,”峭壁的下面则是一个名叫“三角店”的小店。汽车从泉府一侧大桥一边,往北往东阳方向开,必须小心翼翼,车辆缓行。要不然,就会有从“峭壁”上一头栽下去的危险。如果真的有一辆汽车从大桥的桥头堡附近冲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桥下的那家三角店。然而,自从大桥运行这么多年以来,居然一次车祸也不曾在这里发生。
奇迹!
由此可见,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候也许就是最安全的。你可千万别小觑了这样的一座古老的桥。当时,在我们东阳境内,像湖溪,同样是一个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但是,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凭我的记忆所及,好像连一座像模像样的能够通汽车的大桥都没有。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回,我所在的南山小学,组织学生去参观南江水库大坝,去的时候是步行,回来的路上则是汽车(货车)。汽车在经过湖溪路段的时候,居然是在一条拦水坝的上头开过去。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的印象当中,南马,这一座最最古老的桥,不但桥面狭窄,桥身高。两边的护栏看上去又是空空的,可以直接看见下面的江水。十分吓人。因此,小时候的我,经常会做这样的一个噩梦。梦见
~oI
自己“四脚爬”爬在一座大桥的桥面上,双手紧紧地抓住桥面,唯恐从桥的上面摔下去。
这座古老的桥,现在依然健在,只是已经成了一座“危桥,”尽管是危桥,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上面通行。尽管,在大桥的两头,各堵上了一座水泥墩子。禁止汽车通行。但是,自行车、摩托车,行人好像不在此列。
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南马开始动工兴建第二座桥,这是一座真正的“南马大桥。”新桥就在距离南马老桥下游一百米处。这座大桥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删除了一些“弯弯绕,”一些最应该变直的地方,变直了。以前,从外地经过这里的汽车,一到了南马供销社的门口不久就得拐弯,现在,则是笔直地通往大桥。大桥的桥面也变宽阔了,虽然还不至于双向四车道,但是,起码两辆汽车可以在大桥上面“互至问候,”然后,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这座大桥的建设,貌似除了石块以外,还采用了部分钢筋水泥。但是,在大桥的建设过程当中,因为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甚至还牺牲了一名在建工人。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一天,桥墩的一个木头架子突然坍塌,一名工人当即被埋。事故发生以后,附近很多大人小孩都跑去看热闹。我年轻不晓事,也去看了,这一看,竟成了自己一辈子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
这座大桥建成以后,南马,这个古老的集镇,居然拥有了两座可以通汽车的大桥。当地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还拍摄了一张“南马二桥”的彩色照片,取名为《双虹卧坡》,发表在《鬃摄影》上。
公元1993年,东永一线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南马开始建设第三座大桥,这座大桥最终被命名为“泉府大桥。”
我为什么对93年记得这么牢?我又不是像茅以升那样的著名的桥梁设计专家,我又不是我们东阳公路管理部门的掌门人,我更不是什么公路段的段长。也不是因为雨果有个长篇小说的题目叫《九三年》,于是,把什么东西都记成了93年。之所以会将93年记得这么牢,这是因为,这一年,我正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举家外出,在江西省的弋阳县某私人企业谋生。有一回,家乡的一位客货两用车的司机,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给我们运来一车货物,他顺便告诉我们说:
“石吉头那个地方在造桥了。”
我一听,喜出望外:
“啊?真的?”
尽管,石吉头这个地方造不造桥,与我貌似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听了这样的喜讯我还是高兴万分。我是一个常常“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的多愁善感之人。更何况,这又是一个从家乡方面传来的喜讯。这个地方与我的老家近在咫尺。据我们村里的先辈言,南马最早最古老的一座大桥,建造之前,在勘察地形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就拐了一个弯,拐从南马过了。现在,在经过了长长的漂泊多年的耽搁以后,这座大桥终于重新回到了它的源头。
这种大桥,其实算得上是南马的第三座大桥,最终却被命名为“泉府大桥。”一头连着泉府,一头连着我的故里——旧屋。一个人的名字取得好与坏,对于一个人的命运,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影响。别说人了,就连一个村庄的名字取得好与坏,关系都是大大的。要不然,这座大桥为什么不命名为“旧屋大桥?”
横店镇有一个“荆浦村,”倘若我的故里名叫“黄浦”的话。这个“泉府大桥”没准就会被命名为“黄浦大桥。”——说句笑话罢了。
现在,南马地段最繁华最忙碌的一座大桥,就是这个“泉府大桥,”一桥通往南北,“南江”变通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