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刘波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那时候的他没想到真有一天配型成功。2017年冬天,刘波接到红十字会电话,他和成都一位26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 昨日上午,在解放军463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两支针头分别扎入刘波的两条手臂,血液从右臂流出,经过分离,将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后,再由左臂输回体内。刘波也成为辽宁省第190例、全国76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刘波今年25岁,从19岁时便开始献血,此后一直保持着每年献血两次的频率。“没有特殊的原因,就是觉得可以救人吧。”2013年一次献血时,刘波听到护士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治白血病患者,刘波便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没想过真能配成,后来我都忘了这个事儿了。”刘波说。 2017年冬天,刘波接到红十字会电话,他和一位成都的26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高配。刘波没有犹豫,马上答应进行了高配。结果高配也成功了,如果体检合格,刘波就可以进行捐献。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开始耐心地给他讲解捐献原理以及捐献的具体过程,刘波的朋友也开始鼓励他。“正好那时候我有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了,也让我真正认识到生命非常宝贵。做我能做的、该做的事就行。”在充分了解捐献过程以后,刘波下定决心要捐献。 害怕父母不了解而担心,直到捐献他都没有告诉家人。昨日在医院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的志愿者们轮流照顾着他。 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窦伟介绍,2015年统计显示我国有近500万白血病患者,并且每年新增4万,但是入库志愿者却没有突破300万,形势很严峻。窦伟也呼吁18岁到45岁的市民,可以到各区的献血车、献血屋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捐献过程,现在不是抽骨髓,而是把骨髓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中,抽取血液,再进行分离,然后再把血液输回身体。而造血干细胞也是再生资源,捐献完以后还会再生,对捐献者身体没有害处。” 刘波写给受捐者的信 远方的朋友,见字如面 虽然我们未曾相见,但是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同龄人。纵然相隔万里,但是我们心贴得很近。你比我年长,称呼你为哥吧!愿你在以后的生活里,身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也会在心里一直默默地为你祈祷,一切顺利。 作为同龄人,我希望你可以像我一样朝着阳光实现自己的梦想,加油! 远方的弟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