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搬4次家 从土坯房到电梯楼-百姓呼声-沈阳门户网

40年搬4次家 从土坯房到电梯楼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850|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836|版块排名: 22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40年搬家4次,租房1次,分房两次,购房两次,从一家6口住土坯房到拥有两套100多平方米的电梯物业房,闵英40年的住房经历完整体现了住房制度及市场的巨大变化。

  从使用旱厕到水冲厕所,从土坯墙到白墙,从砖墁地到水磨石墁地再到地板砖墁地,从火炕到舒适整洁的床,从烟熏火燎的地炉到安全整洁的地热……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住房功能从满足防风避雨到舒适温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到2016年,沈阳市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6.82平方米增加至32.1平方米。这不仅是居住面积增加,居住条件也发生了质变,住宅户型结构更加合理,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辽沈晚报从亲历改革开放40年老同志的搬迁故事中,直观体会这40年来沈阳居民住房及房地产市场的变迁。

  80年代:住土坯房5人睡一铺炕 打着伞上旱厕

  上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现任沈河区丰乐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的闵英还是农村的一名初中生,“当时我父母和我们4个孩子一共6口人住三间土坯房,东面一间他们5个人一起住。中间是厨房,西屋是放粮食的,我自己住在西屋。”

  闵英回忆,房子建于1979年,当时家里没钱,原来的土坯房漏得没法住了,就自己动手拖土坯,然后外面用青砖,盖成了土话叫“里生外熟”的房子。“三间房一共60平方米左右,东屋有20平方米,里面一铺炕一个炉子,他们5个人就住在一铺炕上。”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住平房,刚从部队转业回沈阳的王忠厚没分到房子,只好先在北李官农户那里租一间小平房。“十多平的房子我们一家四口住,做饭睡觉都在一间房里。上厕所还要去外面搭的一个旱厕,要是下雨得打伞上厕所。”房子离王忠厚和妻子上班的地方有5里地,妻子每天得走一个小时才能到。

  改革开放初期,房地产用地还是实施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房地产业只是基本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范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次提出了个人可以建房、新旧公有住房均可以向职工出售的观点,就此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随后,沈阳房地产业在80年代中期开始朝市场方向启动,1982年成立了沈阳第一家房屋开发公司。

  当时,楼房对于不少人来说是陌生的,能有一个属于自己单独的房间更是想都不敢想。1987年,开始以住宅商品化为核心内容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以土地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继而开展了房屋买卖、交换、租赁等业务,沈阳房地产市场才初见端倪。

  第一次搬家:住单位的平房 烧炉子中毒好几次

  在冬冷夏热的“单间”里三年苦读,1987年,闵英考上了当时的沈阳市农业大学,后改名沈阳大学农业分校。1992年结婚,却没有房子。

  “那时候单位集资建楼,可是在我分配到单位前就完成了,分到集资房的职工腾出原来连排的平房,其中一间给我做婚房。相当于第一次搬家,虽然条件也很差,可当时已经相当知足了。”闵英回忆,平房面积大概80平方米,南北长东西窄,有两间卧室一间客厅。“一个卧室里面有炕,一个里面我们摆了一张床,但是房子没有暖气。”

  因为要当婚房,她和丈夫简单装修一下,买来白漆刷墙。“因为房子漏,我丈夫就上房窜瓦,结果眼镜从屋顶破洞落到室内床上,这事我们笑了很久。但是也能反映出那时候住房条件真的很差。”家里除了床和厨具,基本没有别的家具。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才是最困扰闵英的。家里没暖气,需要烧炉子取暖,因为都不太会生炉子,家人一氧化碳中毒两次,虽然不太严重,但也让他们后怕。

  就在闵英结婚的同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沈阳市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搬家:住上有暖气的楼房 但仍是水泥地

  闵英第二次搬家在1995年,她租了一套楼房,一家人终于住上了有暖气的房子,不用再生炉子了。房子70多平方米,两个卧室加一个小厅,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那个房子其实条件也一般,地面是水泥地,每天一扫地全是沙子,但是我们也很高兴,因为有暖气啊。”闵英回忆。

  同年,王忠厚一家四口在租来的平房住了3年后,终于等来单位分配的楼房,他们也开始了第一次搬家。一共50平方米的房子有南北两个卧室,还有一个小客厅和单独的厨房和厕所,一家人终于不用挤在一个炕上睡了。“每个卧室都不到10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张床,别的家具也没有。厕所也特别小,但是全家都特别开心,两个孩子就在屋子里来回走,那种感觉真是无以言表。”王忠厚介绍。

  不过,那时候客厅很小,还没有餐厅,他只能在厨房里摆一个小茶几,一家人在厨房里挤着吃饭。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这段时期,沈阳房地产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

  第三次搬家:单位分了楼房 客厅餐厅终于分开了

  1999年迎来了第三次搬家的需求:闵英的孩子要上小学,全家搬到沈阳市内,他们终于住上了位于沈阳市泉园小区的单位分的楼房。“那套房子64平方米,三阳,顶楼。我们简单刮个大白,铺上了地砖,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也是很小的房子,但当时心里美美的。”闵英说,偌大的城市里终于有了属于她的房子。

  后来,她把老家的父母也接到了这里,父母住一间卧室,闵英一家三口住一间卧室,虽然很挤,但家具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安装了电话,买了电视,卧室里又都打了柜子。”此外,客厅和餐厅也都分开了,看电视休闲时在客厅,吃饭时在餐厅,房屋的布局和功能也更加合理和完善了。

  房子是七楼,没有电梯,又是顶楼,夏天屋里很热,冬天又冷,房子还总爱漏雨。一家5口住着也有点拥挤,闵英一家又酝酿着再一次搬家。

  而王忠厚一家在50平方米的小楼房里住了两年,也进行了第二次搬家,单位给他调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楼房。“其实也就60多平方米,不过有了一个小餐厅,我们可以摆放一个小圆桌,这样全家人能好好地坐在一起吃个饭。”与此同时,家里的家电家具也慢慢多了起来,电视机、大立柜一样一样开始添置。

  1997年,沈阳市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土地市场和开发建设的领导工作,房改工作全面启动,在公积金归集、公房出售、安居工程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上世纪90年代末,沈阳已经走到住房实物分配的尾声。1999年5月1日起,沈阳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一决策对沈阳住宅产业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统计显示,自1992年至2000年全市共出让土地2059万平方米。

  第四次搬家:自己买了电梯房 请装修公司设计

  随着收入的提高,闵英一家对住房的需求一直在提高。由于老人爬顶楼不便,闵英先给父母单独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老人住着舒服点儿。2006年,她又在大东区花50多万元买了现在住的房子,请装修公司设计并装修了一下。“现在的房子有电梯有物业,小区里有水有树有草,环境特别好,而且封闭式小区安全也有了保障。”

  在这里,她的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2017年8月去深圳入职。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只剩下闵英和丈夫居住,也清静许多。

  同一阶段,为了儿子结婚,王忠厚买了家里的第一套房,第三次搬家搬进了90平方米的房子,有3个卧室,一家5口人住在一起。

  经历过最初的房屋市场化后,居民对于住房功能性的要求有所提高。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史女士表示,除卧室外,在设计之初,要有客厅、餐厅、独立卫浴,在空间布局上更为合理,采用“动静分离”理念,休息区在一侧,生活区在一侧。

  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速度与市场发展和调整的速度基本吻合。2000年,沈阳市深化用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走市场化道路,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市场化的运作,推动着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发展。经过三年调整期,沈阳房地产市场驶入快车道,2004年,沈阳房地产市场开始步入本轮发展周期的高潮,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增幅均在5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