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凌晨,五台崭新的机械化清扫车驶出大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北海环卫所,开始在辖区内的三、四级马路清扫作业。“这些车辆将按照街路长短及清洁程度每日分三个作业时段进行机械化清扫。3时至7时为早作业时段,主要清除夜间散落在街路两侧的杂物尘土;9时至11时对街路进行机械化巡回保洁;13时至16时派出机扫作业车辆再次进行巡回保洁。”大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日,大东区共有19台新购进的机械化清扫车开始环保作业,新增机械化清扫街路131条,长度89290.7米,机扫面积105万平方米,目前全区机械化清扫率已提高到了90%。 记者了解到,大东区现有街路机动车道总面积534万平方米,一、二级街路70条,立交桥3座,高架桥11座,目前区内一、二级街路、桥梁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清扫,清扫面积为381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71%,但并未覆盖到三、四级马路。设施老化、人力不足、机扫率不高,这是大东区市容环境改善提升面临的一个短板。 良好的市容环境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市容环境面貌,为市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要求的具体行动。1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全市的机械化清扫率要达到85%以上的工作要求,大东区将“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当作强执行、抓落实的座右铭,并充分认识到,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必须不断应用新机械、新技术、新方式,以机械化提升作业清洁度,改变以往大街小巷靠人扫、栏杆箱体靠人擦的作业模式。 提升机械化清扫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大东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契合环卫市场化改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破解了这一难题。 环卫市场社会化改革,大东区是先行者。从去年1月1日开始,大东区在全市率先试水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把街路清扫交给社会企业来做。市场化运作涉及大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东站、上园、北海、二台子四家环卫所的在编在岗人员,他们由区城管综合执法局统一与合作单位大连新天地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人员事业编制身份不变,年度考核由合作单位出具考核意见,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根据考核意见出具考核结果,并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 大东区环卫市场化的四个环卫所街道清扫作业面积为246万平方米,涉及近600名环卫工人。市场化改革伊始,大连新天地环境卫生管理公司就投入300多万元为环卫所购买了保洁设备,包括垃圾车10多台,还为保洁人员购置了统一的环卫服装。 此次推出提升机械化清扫率新举措,大东区再次与大连新天地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牵手合作,向其购买了服务。大连新天地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大东区的工作部署,紧急追加投入1200余万元,购入了19台机扫车等机械设备,并对人员进行了培训调配,保证了3月初人力物力全面投入街路清扫作业。 此外,为确保三、四级马路的机扫率,大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结合14个环卫所现有机械化清扫车辆现状,为16台小型除雪车辆加装了清扫装置,先行投入到三、四级街巷开展机械化清扫作业;结合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扫队现有机械化清扫车辆现状,在保证全区主要街路、桥梁机械化清扫作业质量的前提下,调出2台中型扫路车充实到三级路开展机械化清扫作业;4月份开始,大东区在全域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在与中标的环境清洁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时,将街路机械化清扫率及清洗率达到90%作为硬性标准纳入,以保证道路机扫率达标。同时,大东区政府将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的投入列入年度城建计划,保障环卫设备租用和运行维护所需的各项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