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领导,上我办公室来一趟。”一旦接电话的人信以为真,对方就会一步一步要求打款到银行卡上。类似这种电信网络诈骗的伎俩已经屡见不鲜,但仍然不断有人上当。 近日,沈阳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5名辽宁男子陆续以这种手法成功诈骗400余万元。 日前,该团伙成员接受记者采访,揭开老骗局屡屡得手背后的真相。 接“领导”电话被骗4万元 “是我,你都听不出来?还想不想干了?”接到电话,对方怒气冲冲地这样说,在沈阳浑南区某企业做财务工作的唐某顿时慌了手脚,颤抖着声音试探询问:“你是王经理?” 这时,电话另一端的骗子心下窃喜,因为此时的唐某已经落入了骗局。接下来,唐某按照“王经理”的指令,先后四次向其提供的两张银行卡内打款共计4万元。 之后,唐某越想越不对,赶紧与单位的王经理联系,才知道上当,赶紧报警。 接到报案后,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开展前期侦查,初步了解到,这是一伙隐藏在辽宁以电信网络诈骗为手段的违法犯罪团伙。 专案组在海量的信息中,经反复甄别筛查,逐一比对,最终查明杨某(男,28岁,辽宁本溪人)、王某(男,30岁,辽宁本溪人)、王某龙(男,23岁,辽宁本溪人)、楚某(男,30岁,辽宁本溪人)、童某(男,32岁,辽宁本溪人)等5名辽宁籍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5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11月14日,专案组获取到线索,该犯罪团伙将要在团伙成员王某经营的KTV内聚会。专案组立即集结警力,按照预定抓捕方案开展集中抓捕行动。 当日10时许,团伙成员王某、王某龙、楚某、童某等4人走出KTV,王某单独驾车离开,王某龙、楚某、童某三人共同驾车离开,而另一名团伙成员杨某并未出现。 为避免打草惊蛇,确保5名犯罪团伙成员同时全部抓捕到位,专案指挥部决定,将抓捕民警就地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实施抓捕行动。 当王某龙、楚某、童某3人停车在一家饭店用餐时,抓捕一组迅速行动将3人全部抓获;抓捕二组在本溪市田师傅镇王某亲属家将王某抓获;抓捕三组在本溪市平山区一小区将正欲逃跑的杨某当场抓获。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南方“学艺”回辽宁诈骗 王某除了参与这个电信诈骗团伙之外,还在本溪当地开了一家服装店,并且与朋友合作经营一家KTV。 几个月前,王某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南方的“老板”,两人对于发财的话题聊了很多。之后这位“老板”邀请王某去南方一起发财。 “我去了才知道是打电话骗人。”王某说,到了南方,发现这个“老板”手下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但每天都是“老板”出钱带着大家吃喝玩乐,大肆挥霍。“老板”称,想要赚大钱很容易。 一个礼拜时间,王某对于“老板”已经深信不疑,之后“老板”教会了王某很多打电话诈骗的“话术”,“比如,如何从对方一接电话,就能摸清楚对方的心理;怎样两句话就取得对方的信任;怎样用说话的语气‘砸’到对方。” 不到一个月,王某“毕业”了,因为东北口音的原因,“老板”让王某回到本溪“发展”。 幕后老板供“料”参与分成 回到本溪的王某找来4个熟人,开始按照从“幕后老板”处学来的方法开始诈骗。 王某称,幕后老板给王某等人每人提供一部老式的非智能手机,提供一个沈阳的电话号码,并不断提供“料”。 所谓的“料”就是带有姓名、电话的号码单。“我不是天天打,每周打两天吧。”王某说,按照老板的“料”打电话,每天能打100个至200个,其中有“中招”迹象的电话号码会单独划出来,第二天再打。 王某说,有很多人一接电话就将自己识破,“对方直接就说,这么老的招儿就算了吧,也有人张嘴就是一顿脏话。” 老骗局为啥不断有人上当 王某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打电话诈骗的过程,并称“每句话其实都有陷阱。” “明天来我办公室,有事跟你说。”这句话是王某最常用的开场白。王某说,这个时候气势很重要,如果没有被对方立即识破,对方肯定要问你是谁,或者什么时候去。 “我会反问对方,你不知道我是谁?你还想不想干了。”王某说,第二句话要横一点,“如果对方被吓住了,就会猜我的身份,当然他猜什么我都会认。” 一般受害人会猜测电话另一端是单位某领导或者社会上的某个领导。这时王某随便说个第二天见面的时间。 第二天在约定时间前,王某会再联系对方,称“你先别上来,我这有上级领导来视察。”之类的理由。 “我要给领导包俩红包,领导在这儿我不方便准备,你帮我准备一下,领导一会儿走了我再还你钱。”这是王某的下一个“套路”,即使对方准备了现金,王某也不会跟对方见面,只会再打一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王某会说:“领导说人太多了不方便收钱,这样,我把领导卡号告诉你,你给他打卡里。一会我你来办公室,我给你现金。” 此时王某所说的,才是他的真实目的,如果受害人将钱打到了王某提供的卡号,钱会立即被取走。王某也会从电话中失联。 王某坦言,大概打200个电话下来,得有十来个人上当,受害人大多是有求于领导或者有心巴结领导的。 用这种方法,王某等5人累计诈骗4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