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到沈城五大文博场所看展览去-今日沈阳-沈阳门户网

“十一”黄金周到沈城五大文博场所看展览去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1233|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3649|版块排名: 20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海上清风——豫园馆藏书画扇面精品展”黄金周期间继续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展出。

  这个“十一”黄金周如果您没有出远门的打算,静静地欣赏一下沈阳文博场所的最新文物展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报记者为您梳理沈阳主要文博场所“十一”期间的新展览和重点展品。

  沈阳故宫: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亮相

  您将看到最新展览——由宁夏博物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西夏文物精品展”。很多人对西夏的印象来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此次展览中,包括镇馆之宝“鎏金铜牛”在内的26件国家一级文物将集中亮相,其中两个重点文物国宝《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鎏金铜牛”可作为观展重点。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被列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共九册,近十万字,是西夏文佛经纸本,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也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是用白麻纸印刷的,版心上部印刷的是书名简称,下部标有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10行,每行22字,每个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具有明显的木活字印刷特点。《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199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一座倒塌的古塔里被发现的。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由于宁夏干旱少雨,干燥的气候使得这部古籍保存比较完好。

  鎏金铜牛出土于西夏王陵的太后墓中,牛朝着墓内方向。西夏墓葬中随葬制作如此精美肥硕的铜牛,说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西夏农耕化的过程提供了实物佐证。当初发现鎏金铜牛还有个小插曲。由于蒙古大军对西夏的毁灭比较彻底,所以西夏王陵几乎被毁坏或盗掘一空。197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西夏陵区177号墓时,发现空空如也。正当人们失望之时,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突然踢到了一个硬物,便是这铜牛的一角,后来这头牛就被大家称为“一脚踢出来的国宝”。

  新乐遗址:3000年前原始社会葬孩童的瓮棺

  推荐最新展览《新乐遗址出土偏堡子文化、新乐上层文化文物展》。该展览共展出文物200余件,偏堡子文化、新乐上层文化对于考察沈阳乃至“辽河流域平原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并由此确立这一区域在“东北文化区”中史前考古学文化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地位意义重大。

  重点展品为原始社会大陶瓮,这是新乐遗址目前发现的最大陶瓮,出土时,里面发现了三四个大孩子的骨头和牙齿。“瓮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多见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汉代。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个别成人也有用瓮棺,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地面下。成人瓮棺葬的墓主是某些原始氏族部落的精英人物。古人用瓮棺葬埋葬这些精英和夭折的儿童是为了加速死者的二次转生。

  原始社会的石头纺轮是展览中最令人惊讶的文物,是原始先民们使用的石头纺轮。有的是片状的,中间有转眼,有的是球型或柱状的。使用时在纺轮中间安一根木杆,纺线者捻动纺轮,利用其转动时产生的力量,使纤维捻合并续接成线。纺轮的出土证明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可以制作遮风挡雨的原始衣物了。

  此外,由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银装霓裳·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服饰精品展”也在展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日第一枪回忆文章

  推荐东北军民14年抗战史实展。展览分为“事变爆发奋起抗争、揭竿而起英勇御敌、中流砥柱党的领导、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铸剑为犁正义审判”五个方面内容,共计240张珍贵历史照片、120件(套)历史文物。

  重点展品:王铁汉的文章《“不抵抗”的抵抗——沈阳北大营守军团长关于“九一八”的回忆》。王铁汉是辽宁盘山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王铁汉下令还击,顶着上面“不抵抗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展品还包括东北军抗日将领112师参谋长刘墨林使用过的皮箱。刘墨林是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炮兵科学员,参加了古北口长城血战。古北口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从3月10日到5月14日,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成为长城抗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刘墨林所在的东北军112师参加了战斗。在这个过程中,田汉和聂耳来到前线,田汉亲眼看到日军用重炮把山顶的长城撕开了一条20多米宽的缺口,数千名中国官兵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冲锋中牺牲在长城垛口内外,他们的遗体填平了被炸开的20多米长城垛口。

  辽博:靖康耻代表文物北宋卤簿钟首次亮相

  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辽宁”刚刚开幕,值得一看。文物多达2216件,其中一级文物192件,汇集了辽宁地区历年重要考古发现和遗存。

  重点展品:再现北宋皇宫礼仪宏大场面的北宋卤簿钟。此钟铸于宋徽宗宣和时期,表现了宋朝皇宫礼仪的宏大场面。这种歌舞升平的宏大场面同宋朝军队的不堪一击,形成鲜明对照。

  据考证,此钟于靖康二年由金人自汴京(今河南开封)掠运至燕京宛平县仰山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灭亡,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

  阜新金代倒流壶。“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三道工序完成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倒流”壶。由于该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而是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倒流壶是因壶内设计有特殊结构——两只隔水管,其中一管与壶底部的孔洞相连,另一管由壶的流口向下延伸。这一结构看似简单,却运用了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由于倒流壶没有可掀开的盖,因此比现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壶密封得更严实,灰尘不能落入壶内,也就更卫生。

  契丹贵族的络丝葬。就是在处理后的尸体上铺上一层薄丝棉,再用深棕色丝织品由上而下分别把全身各部位紧紧包裹,包括每个手指都用很窄的丝带包裹,之后用银丝网络编织全身。银丝网络穿于内衣之上,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面具、套银靴、佩首饰等,具有防止形体散乱的功用。这种风俗与契丹人意识中的灵魂崇拜观念有关,与中原汉墓中的“金缕玉衣”相似。

  张氏帅府:馆藏书画扇面精品展

  张氏帅府博物馆与上海联合举办“豫园馆藏书画扇面精品展”,共计展出扇面92个。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自明代成化年开始,在扇面上题字作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受到普遍欢迎而日益繁荣,与立轴、手卷、册页等共同丰富了传统中国书画的表现样式。上海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为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上画派的发祥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