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州城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岁月慨叹-今日沈阳-沈阳门户网

沈州城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岁月慨叹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3649|版块排名: 20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沈阳浑河岸边的标识,988年前,大延琳曾与沈州副节度使张杰夹河对峙。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摄
  公元1029年,于辽东京(今辽阳)称帝的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领兵逼近沈州(今沈阳)城下。只有攻取沈州,他才能打通与渤海故地联系的战略要点,才能直接威胁到辽中京乃至上京等要害枢纽,才能冲破目前被左右包围、受两线夹击的危急局面……此城,关乎大延琳的成与败、生与死,大辽沈州,成了他与他刚刚创立的新生政权的“命运转折之城”!然而,大延琳的对手,却是与他相识相知的沈州副节度使、故人张杰,昔日把酒言欢,今朝沙场相逢,岂非造化弄人?
  沈州城下 大延琳是进亦忧退亦忧
  因不满辽廷酷吏的盘剥,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大延琳,一怒之下举反旗,于辽东京建“兴辽”国,年号“天庆”,自立为帝。兵发辽水滨、逼临沈州城,大延琳不禁思绪万千。
  想当年,辽太宗为绝后患,将渤海王室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迁至辽东京,沈州是渤海王族南迁的重要一站,过沈州,渤海故国便是日暮乡关。
  少年时代,与东京咫尺相隔的美丽沈州,曾是大延琳玩娱、交友的山水天堂,这座水滨之城,不知烙刻下他多少纯真的记忆?
  连沈州这座城市的名字,都是遗民们从故乡带来的,带着根深蒂固的渤海印记。
  而今,这座沉淀着大延琳故国追思与少年情怀的记忆之城,却成了拦阻于他进军路上的绊脚石,拿不下沈州,万般皆休。沈州城下,大延琳是进亦忧退亦忧,不禁昂首问苍天,此生为何与沈州有这般不解之缘?
  举事前夕 大延琳误判形势误算人心
  为何必克沈州方能打开僵局、冲破难关?东京四战之地,除沈州外,难道就无其他路可走吗?这与大延琳的种种误判与误算有关,他误判了形势,更误算了人心。
  按大延琳最初的行动预想,只要他在东京率先举事,分布于四面的渤海移民就会闻风而动,与渤海血脉相连的邻国也必会出兵相助,在为人自负的大延琳眼中,堂堂大辽国其实不过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最后的垮塌只需他轻轻一推,但实际战况比他的预判复杂得多,也风险得多。
  大延琳于东京起兵,的确有数地迅速响应,如海州(今辽宁海城市)、宁州(今辽宁熊岳城西南35公里处)、禄州(今吉林临江县)等地的渤海人纷纷揭竿而起,但其所获战果与对外影响力远未达到大延琳的战前预期。而且,这些起义军过于分散,又划地自守,彼此缺乏呼应,最后成了一个个困守待援的孤立据点,一旦被围,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与此同时,大延琳还密派使臣,北上联系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兵马都部署黄翩,东赴保州(鸭绿江东)联络渤海太保夏行美,但计划均落空。支持大延琳称帝的邻国也只是象征性地派兵应付,稍稍遇挫即打道回府。而辽军虽是后知后觉,却做到了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在东西两线均迅速抢占战略要点,大辽国舅详稳萧匹敌在大军未到之前,即率本部兵马及亲信家丁,死死卡在大延琳的必经之路上,令大延琳领兵西进攻击辽上京的计划提前胎死腹中。
  更令大延琳始料不及的是,大敌当前,他的合作伙伴竟把他出卖了!如东京副留守王道平曾与大延琳密议起兵事宜,被大延琳视为心腹,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延琳命王道平奔赴黄龙府,邀黄翩起兵南北夹击辽国,骗取大延琳信任的王道平越城而出后,未去黄龙府,而是改道去了辽圣宗捺钵游猎的黑岭(今内蒙赤峰境内),告发了大延琳,将其底细和盘托出,两军战端未开,大延琳便提前暴露了底牌。
  在获知大延琳起兵的情报后,辽圣宗急调诸道之兵征剿,为确保胜算,连自己的精锐御林军都遣派上阵,辽国大军兵分三路杀向辽阳,大延琳眼前的路,只有一条可走:提兵北上,拿下沈州,挣脱合围,杀出一条血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