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神州丨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绿色革命”-网络热点-沈阳门户网

绿染神州丨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绿色革命”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138|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1714|版块排名: 21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大家共享。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只要我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图景……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绿染神州万象新

——改革开放40年生态文明建设添彩美丽中国画卷

■中国国防报记者 裴 贤

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绿色革命”

初秋,山西太原,夕阳西落。市民陈雅洁点开手机APP,查看环境质量实时报告——PM2.5浓度:1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

“这几年,好天气越来越多了。”陈雅洁边说话边换跑鞋,准备出门运动。

“好天气越来越多”的背后,是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力举措。

山西是资源大省,很多人至今记得多年前粗放型发展的景象:大街上塑料袋随风舞动,林立的烟囱每天排放大量刺鼻浓烟,阳台上衣服晾晒久了便会蒙上一层灰土……很多地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保护,大自然不止一次敲响警钟。

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斗志。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先河。1998年,我国实施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战场。2003年,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40年来,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为留住青山绿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着力补齐一块块生态短板。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天更蓝了,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2.7%;水更清了,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较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山更绿了,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1.63%,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昔日污染严重的山西矸石山上建起了公园,成为矿区的“绿色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50多年努力,塞罕坝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 新华社发

2016年,北京环境交易所,塞罕坝林场18.3万吨造林碳汇挂牌出售。475吨碳汇全部实现交易,获益1亿元以上。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再到“心中播绿”,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产生绿色效益,是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早就开始思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考题了:“十五”时期,国家拓宽环保投资渠道。“十一五”期间,国家将“211环境保护”科目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发挥环保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对经济转型的先导和倒逼作用,加大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推动发展进入转型轨道。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刻在人们心坎上,并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东南沿海,深圳大鹏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184家。

太行山麓,河北邢台前南峪村发展生态农旅,仅去年就接待游客45万人次。

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多省(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江西以高增速领跑全国。

……

绿色发展,带来焕然一新局面。随着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

“近年来,我国每年生态服务价值达12.68万亿元。”生态环境部一位领导表示,将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要求融入各项建设全过程,这是我国的成功经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动能也发生很大转变,且后发优势和潜力无限。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经过一番生态修复,更富风韵的海南万绿园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绿水环绕,白鹭栖息。作为全国首例立法保护的城市中央公园,万绿园建成20多年来一直是海南生态保护高地。如今,得到改造的新万绿园再次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的例证。

森林覆盖率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30多年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厚积薄发,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海南环境质量指数排名第一、公众满意程度排名第三。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实践证明,把生态环境搞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我们见缝插绿,栽了大片的茶树、杨梅树,让村里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四季有客。”安徽省安庆市五横乡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说,每年都有近10万游客来村里游玩,村民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很多地方把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获得生态文明带来的“绿色福利”。

“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部署。随后,针对村容村貌差等农村环境“短板”,各地持续开展了整治行动。

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大家共享。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只要我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图景……

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

——一位退役军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黄永辉 王士刚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站在村头,望着金灿灿的田野,邓俊峰心里美滋滋的——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乡村蝶变,他备感欣慰。

地处河南省漯河市龙城镇北的前黄村,共有人口3600余人、耕地4000余亩,属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由于农作物品种单一,农民收入一直不高。在原济南军区某部服役的邓俊峰,从部队退役返乡后,一直在这个村从事村集体服务和管理工作。

“除了一条穿村乡道是柏油路外,其他都是沙石路或土路,而且多条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2012年,邓俊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用“烫手山芋”四个字形容当时的情景。面对薄弱的发展基础,邓俊峰深感压力。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部署,这让邓俊峰很受启发。他在村民大会上说:“为啥咱们村里留不住人,主要因为村子破、不美丽、不方便,缺少吸引力。”

此后,邓俊峰和几位村干部得空就往村民家里跑,聊家常、话发展、谈未来。一来二去,很多人接受了他的主张:把村容村貌搞美了、建漂亮了,才有未来!

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资金问题,邓俊峰和几位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民集资,并协调在外发展较好的老乡赞助。很快,村里的主干道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修缮了旧房、新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并动员村民开展“植绿树、换美景”活动。不到两年,小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宽阔整洁,绿树迎风摇曳,生活配套齐全……村子美了,空气清爽了,村民的心情也好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今,很多人不但改掉了生活陋习,还主动养花、种草打扮起周边环境来。眼见村里大为改观,很多“往外走”的年轻人也返乡搞起了经营。

村子建美了,如何让村民富起来?这个问题在邓俊峰脑海里萦绕了很久。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当守候在电视机旁的邓俊峰听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时,激动地鼓起掌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邓俊峰说,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追求美好生活的乡亲们对以后的日子更加期待。为此,他和村委班子成员商量,引导大家规模化种植花生、红薯等农特产品,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为村民提供种、产、销、收一条龙服务,助力乡亲们逐步走上致富路。

采访结束,笔者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抬眼望去,远处的田野洒满阳光。美好画卷,振奋人心。这一切似乎预示着,邓俊峰和乡亲们一定会美梦成真!

甘肃民勤——

治沙播绿 掘金致富

■杨海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肖传金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石羊河流域,低矮的芦苇荡郁郁葱葱,一人多高的红柳开着粉红色的小花,一片片防护林、一块块固沙网成为独特风景。这一切,见证着甘肃省民勤县军民治理环境的坚实足迹。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曾因生态环境恶化而被国外专家预言“将从地图上消失”。

“民勤,绝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数十年来,民勤县人武部官兵和广大民兵鏖战大漠,不仅在风沙中筑起道道绿色屏障,而且实现了防沙治沙与绿色增收“双赢”。

西渠镇民兵范东兴,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做同一件事情——到沙漠边缘的风口压沙。作为一门“必修课”,全镇380多名民兵每年都像范东兴一样,做着同一件事。作为民勤县通往外界的咽喉要道,龙王庙一带天气多变、沙化严重。前几年,人武部官兵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里的治沙任务。每遇遮天蔽日的黑风暴,大家都被吹得东倒西歪。然而,沙尘一过,大家便抖落身上的沙尘,刨出压沙工具继续战斗。

“正是靠着这股笑傲沙海、不屈不挠的精神,大家战天斗地,才换来今非昔比的龙王庙。”回首往事,民勤县人武部老职工程生华感慨地说。他介绍,10多年来,民勤县人武部官兵和广大民兵先后出动10余万人次,封堵风沙口80多个,人工压沙8万多亩,退耕还林13万多亩,育林近15万亩。

把汗水和心血洒向荒漠,回报他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洲。站在老虎口风沙线上的高地远望,曾经延绵不断的土黄沙丘如今变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梭梭。在大滩镇上泉村村支书兼民兵指导员白会本看来,这片梭梭林不但是当地的生态“防火墙”,也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从2012年起,我就带着乡亲们在500亩梭梭林上嫁接肉苁蓉,现在每家每年仅肉苁蓉收入就不下8万元。”白会本兴奋地介绍,这几年,县政府把34万亩沙漠和6万亩生态林打包承包给村民,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农增收,每年都取得可观收益。

尝到甜头的村民头脑也变得更加灵活了。随着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当地植被得到很大恢复,地下水位逐年上升,昔日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再度“复活”,形成了100多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一片芦苇葱郁、水鸟争鸣的景象。从这一可喜变化中嗅到商机的村民,就地取材搞起了“沙漠+旱区湿地”特色旅游。

“真没想到,沙漠也能成为我们的‘钱袋子’。”坐落于青土湖畔的号顺村,这几年就是靠特色旅游变了样。村支书王兴奎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以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开发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助力23万人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当地又注册了青土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整体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他相信,村民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美丽中国,人人都是行动者

■王雪峰 黄贤宝

跨越50多年,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职工改善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之变,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万里黄沙变良田绿洲,荒滩戈壁成千里林海,臭湖黑河泛起清清绿波……这些代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经验的场景,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的标杆,也象征着中国人为治理生态锲而不舍、一干到底的精神。

实践证明,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力量。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就包含在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八个字里。从我做起,不是口头说说了事,更主要的是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深山野花无人识,一树新栽益四邻。今年4月2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每到春季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已带头在首都各地种下30余株新苗,美化了荒地、亮丽了环境,更让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深植人心。

“我们都是洞庭儿女,保护母亲湖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坚守在洞庭湖一线,让隐匿的污染破坏无处遁形……”今年夏天,21位民间湖长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保护洞庭湖的行动者队伍中,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近年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力量中,既有各级党委、政府坚定治污的铁腕之举,更有人们春节少放一挂鞭炮、每天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用一个塑料袋、节约一粒粒粮食的具体行动。正是这些行动,才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生态红利。

马克思说,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事实上,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同我们每个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这就要求每一家企业、每一座工厂、每一个人都积极做绿色发展的一分子。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更绿色,我们的环境才能更美好。

“追鹿的猎人看不到山,打鱼的渔夫看不见海。”改善生态环境,同样离不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更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必须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把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一体遵循,决不能逾越。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美丽中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回报大地母亲的馈赠,厚植永续发展的土壤,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拿出切实行动。我们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祖国大地绿色定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定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定会不断高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