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中国军队国际话语权-网络热点-沈阳门户网

努力提升中国军队国际话语权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203|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1714|版块排名: 21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在军事网络媒体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作者:■胡昌明

提 要: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习主席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习主席明确,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军队国际话语权提高明确了新要求。提高中国军队国际话语权,是我军适应大国强军的新时代要求、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我军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运筹新时代军事合作伙伴关系的迫切需要,是我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新时代军队国际形象和提升军事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首届中国军事网络媒体高峰论坛;军队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军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加强以国际话语权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的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话语权是指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既是力量,也是权力。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这支大国强军适应新时代内外形势要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开展合作斗争、维护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习主席强调,军队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首先,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提升国际话语权。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外利益持续拓展,来自外界的疑虑和阻力必将随之增大。增强我军国际话语权,展现和平、威武、文明、正义之师的良好形象,对外可增信释疑,对内可振奋精神,对敌可实施威慑,为国家发展塑造有利外部环境。其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要求提升国际话语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均将舆论战纳入新型作战样式,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大国军事斗争的主要领域之一。国家间的军事斗争,舆论仗早于军事仗开始,贯穿军事仗始终,迟于军事仗结束,提升军事话语权就是抢占军事斗争主动权。第三,网络时代的新形势要求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制陆、海、空、天、电磁权等传统领域之外,网络时代又出现了一个制信息权,话语权就是广义信息权,是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的延伸和体现,可以说谁掌握了国际话语权,谁就占据了在这个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二)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
习主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这不仅要求军队硬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军队软实力也要达到世界一流,既能“压服”“打服”,也会“说服”。国际话语权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提升话语权就是提升战斗力。话语权等软实力以硬实力为基础,硬实力强,软实力不一定强;但硬实力弱,软实力一定弱。软实力相对独立于硬实力,它会放大、策应、延伸、影响硬实力,是硬实力的倍增器、转换器。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必须高度重视道义的争夺、舆论的攻防、信息的传播等软实力建设问题,像提高战斗力那样锤炼提升国际话语权。第二,提升话语权就是“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话语权也可以说是一种舆论态势的塑造力。这不是一兵一卒的运用,也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一种战略态势的塑造,是一种谋势、用势、造势的战略能力。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行的是合作共赢的“王道”,而非零和博弈的“霸道”,需要通过提升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广泛宣示中国特色的军事文化、军事战略、军事理论、军事行动,使世界明白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从而认同我国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第三,提升话语权其实是使中国军队声音走在中国军队前面,大踏步推动军事力量“走出去”。军队从来就是外向性的力量,一支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军队很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军迈步走出去,拓展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责任,迫切需要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有序有效地传播中国军队好声音。
(三)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观、世界观和天下观,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抱负和人文情怀。国际军事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中国军队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的使命任务,也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国际话语权。一方面,要通过话语权提升我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价值感召力。近年来,我军在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救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付出极大牺牲,提供了广泛公共安全产品,履行了大国责任。这一点,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对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广而告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大大方方主导舆论走向。前不久,我们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介绍中国维和对世界和平所作贡献的文章,文章核心是宣传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美国外交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中国对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贡献,表达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种力量,也是十九大对世界传递的一种正能量。大国强军的无私贡献不能默默无闻,只做不说的观念理念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国际军事合作需要搭台传播中国军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要通过话语权增强我军国际合作的对外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需要我们提升国际话语权,更积极有效地宣示我国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宣示我们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宣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宣示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同时注重放大国家、责任、勇敢、奉献等世界各国军队共同的价值理念,对冲意识形态对抗声调,在交流、交锋中实现交融。
二、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的工作指导
一是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政治大局。习主席强调,“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我军的国际话语权,说白了,就是为国立言、为军发声,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鼓与呼!除此之外,提升国际话语权、发挥国际话语权没有别的任何目的,这应是我们想问题、做工作、提建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和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为此,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永不变质,才能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确保一旦需要能上得去、打得赢,真正成为捍卫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坚强柱石。
二是必须坚持敢于亮剑。对外传播要自信透明,不能搞被动回应式的应付了事,过去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传统做法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官方不说,媒体会报,中方不讲,外方会炒。我军虽然在军事上不主动打第一枪,但在舆论上应坚持主动出击、先发制人。针对西方对我的炒作、攻击、污蔑等恶劣行径,我们更要敢于亮剑,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和舆论霸权。为此,我们在筹划重大军事行动时,要注重加强议题设置,做好风险预估、危机预警、措施预置、工作预案等环节工作,凡事预在先、做在先,先声夺人、掌握主动。
三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习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和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军队国际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求突破,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特别是当前,要运用并传播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善于把十九大报告重大理念主张、重大政策举措,特别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转化为国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表述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立场主张政策更具亲和力说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把“四个自信”逐步转变为世界的“四个认同”。
四是必须坚持吸收外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军队国际话语权建设始于中国,目标则要面向世界。我们在筹划各项工作时,要注重吸纳世界各种优秀文明成果,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度,按照“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加大跨文明间交流、跨文化间互动。此外,对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也要善于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坚决弃其糟粕,既不排外也不唯外。
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军事硬实力和军事话语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军的强大威慑力既是“说出来的”,也是“干出来的”,更是革命战争年代淬火洗礼和新中国成立后7次对外用兵“打出来的”、“杀出来的”。因此,要想说得好,必须做得好,有时说是为了保障做,为军事行动搞好舆论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就是战斗力的思想,统筹国防建设、军事行动和对外传播的并行融合,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力量边界拓展到哪里,军事话语就跟进到哪里;坚持能力发展到哪步,对外传播就宣介到哪步。这需要加强工作规划,搞好军内、军地协调,在筹划军力发展和军事行动时,要同步筹划好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涉外应对、危机管控等各项工作。
三、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的思考与做法
(一)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
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与大国强军地位相匹配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提升我军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正确方向。
全面贯彻国家安全战略。这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政策依据。要通过国际军事合作平台,努力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政策宗旨、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理念,讲好军队爱好和平和强军兴军故事,传播中国军队声音,塑造和平、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中国军事话语体系的文化根脉。我们要大力弘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我军90年英勇奋斗、砥砺前行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
(二)努力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中国军队最强音
第一,在语言表达上,把握坚持中国特色与国际语言表达的辩证关系,遵循对外传播规律,坚持中国理念、世界表达,运用外国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跨越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障碍鸿沟。
第二,在传播方式上,通过高层交往、防务磋商、双多边会议等场合宣介中国军队合作理念;建立国际军事合作对外宣讲常态化机制;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吹风会、武官情况介绍会,主动发声;调动外媒积极性,组织开展专题采访活动,使中国军队声音在国外落得了地、进得了户、入得了脑。
第三,在舆论导向上,密切跟踪国内外舆情动向,对苗头性动向性问题及时疏导,对公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主动回应,对舆论聚焦炒作的热点问题有效引导,最大限度减少杂音噪音,发出中国军队强音。
(三)努力打造一支敢打必胜的涉军网络人才队伍
加强新时代中国军队网络媒体系统建设。这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的主要渠道,又是构建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国防部发布”等作为正规军、主力部队,各军种、大单位的两微一端新媒体作为特种兵,还有军队外宣专家和网上意见领袖发挥奇兵作用。
加强军队网络媒体资源和力量的协调配合。以正合、以奇胜。在运用网络媒体的战法中,要用好主力、打好助攻、出好奇兵,主管部门要统筹用好资源,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协作,相互助力,形成优势合力。
调动发挥全军乃至全社会的积极性。涉军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多种力量。我们要重视用好军内外网络意见领袖、军队网络评论员、军迷网友等各方面资源,帮助他们成为军队声音的“扩音器”。
(四)努力探索网络传播特点规律
第一,借助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增强我军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近段时间,国防部发布“歼-20列装部队”“只要不搞台独,何必胆战心惊”等信息,即刻引起网络舆论强烈反响,盛赞我军“豪气”“硬气”。实践证明,网络的开放、快捷,发挥了新形势下倍增中国军队声音、提高我军国际影响力的独特优势。
第二,借助网络媒体差异化分众化传播,提高我军国际传播的受众面。相对于群体化、同质化传播,差异化、分众化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必须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媒介融合发展,形成“大宣传”工作局面,努力提高我军国际传播的受众面。
第三,借助网络媒体互动化体验化,提升我军国际传播的亲和度,提高受众存在感,从传统媒体的“填鸭式”信息“冷”输出,向新媒体时代情感化信息“热”交流转变,让我军发出的声音既能够镇得住场面,也暖得了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