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徐文涛筹建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网络热点-沈阳门户网

退役军人徐文涛筹建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207|回复: 0
今日帖子: 0|帖子总数: 1714|版块排名: 21 
  • 分享
  • 收藏
  • 发帖

筹建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年过花甲仍义务讲解,退役军人徐文涛——

一颗红心守一座史馆

位于沈阳的北部战区某部院内,坐落着一幢两层高的白色小楼。楼里常传出铿锵的讲解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着军装、满身奖章,为观众介绍战区后勤历史,在场上至黄发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无不细细聆听。

这幢白色小楼,是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这位白发老人,正是倾注全部心血打造并守护该史馆13年,年已67岁的退役大校徐文涛。

历史给人力量

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保存着东北地区我军后勤部队的珍贵史料。在一展厅内,墙上悬挂着十余张巨幅照片,记录了后勤部队英雄儿女奋勇御敌、保障军需的历史瞬间: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国际维和到抗击疫情,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后勤部队就出现在哪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我军历史上,后勤部队虽未冲锋陷阵,却以血肉之躯搭建起一座座物资供应桥梁,保障前线战士衣食住行。

为了不让这段峥嵘岁月、这些铮铮铁骨被遗忘,2004年,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决定建一座后勤史馆,这一任务落到了徐文涛身上——组织将原联勤部机关食堂3500平方米场地的钥匙交到了徐文涛手中,责成他将其改建成后勤史馆。

接过这项任务,徐文涛才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缺人缺钱缺物的窘境下这个史馆怎么建?

为解决这个问题,徐文涛放弃了所有双休、节假日休息潜心修史:一年半的时间,他走访了数百位老干部,一家家搞调研、一件件收文物,利用每个晚上读书思考、撰写布展大纲……事必躬亲的他,既当馆长又当设计师,甚至还当起木匠,亲手打造了馆内许多家具。

2006年,在徐文涛的勤恳付出下,空旷的食堂,慢慢被上千件文物、数千张照片填满。

建后勤史馆前,徐文涛曾是原军区某部副部长。如今,徐文涛却从部队领导转身成为筚路蓝缕的后勤史馆“创业者”。为啥会接受这个费心费力、从零干起的工作?徐文涛坚定地说,“对我来说,转向‘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工作更有意义。”

在徐文涛看来,守好这段历史更有价值:“历史能给人启迪、给人震撼、给人力量。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座丰碑。”

坚守一颗红心

9月15日是我国第十八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徐文涛为前来参观的常德休养所干部职工讲解战区后勤历史。年近古稀的他讲解时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对一桩桩历史事件、一位位英雄人物如数家珍。这一讲,就是近3个小时。讲解完毕,送观众走出史馆,徐文涛才渐显疲态。

这样长达近3个小时的讲解,徐文涛每天都要进行一两场,几乎全年无休。7月2日,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徐文涛在讲解时身上藏着一个尿袋。原来,过度劳累导致徐文涛突发前列腺炎,需要住院治疗。舍不得让史馆在“七一”前后休馆,徐文涛带着尿袋,忍着剧痛坚持讲解。

记者浏览了徐文涛以前的照片:4年前,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如今却须发皆白、身材消瘦。4年的时间,身患疾病加上工作操劳,眼前这位老人已经瘦了40斤。

在徐文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慕名而来,到史馆帮忙,徐文涛却始终“不下火线”,坚持为观众讲解,他说:“传承红色基因的人需要红色魅力。有贡献的人讲奉献,人们才能佩服;有信仰的人谈理想,人们才能信服。”

13年来,徐文涛守着这座史馆,过程可以用“艰苦”来形容——经营艰难、工作辛苦。

2016年,军队体制改革,后勤史馆没有了编制,也没有经费保障,徐文涛还是坚守了下来。史馆资金断流,经营必须一切从俭。该部附近的居民经常见到徐文涛骑着自行车进入军营。从徐文涛家骑车到单位,赶上路况不好,需要40分钟时间。为了节约油钱和司机的工钱,这位大校军官主动要求退掉单位给自己配的车,每天骑车上班。除此之外,为了省钱,每天观众散去后,他都自己动手打扫馆内卫生,扫地、刷马桶;他生活节俭,全身上下没有一件衣服价格超过100元,破旧的裤子、裂缝的皮鞋,一穿就是好几年……

按理说大校退休的待遇应该不错,徐文涛为何如此清贫?记者在史馆文物中找到了答案:买一双志愿军战士穿过的黄胶鞋花了600多元,买一台红军背过的老式缝纫机头花了一万多元……看似老旧无用的物件,便宜的也值几百上千元,它们多是徐文涛自掏腰包一件件“淘”来的。

徐文涛用一颗红心,坚守在这座史馆。无名无利,还要自筹经费,徐文涛的坚持让很多人不理解,但他一句话道出了理由:“我倾注了十几年的心血,史馆就像是我的亲生儿子,没法轻言放弃。”

赓续红色基因

在史馆解说,徐文涛常常会穿上军装,佩戴满身军功章,“这不是显摆,我佩戴的是奖章,倡导的是价值,引领的是风气。”

这些年,徐文涛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军先进退休干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辽宁省道德模范……其中,他最引以为傲的,是获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徐文涛认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任重道远。

徐文涛表示,打造这个史馆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历史展览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树立红色信仰、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做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徐文涛煞费苦心:自己整理了5万字讲解词,且每天根据新闻更新案例、根据不同观众设计话语体系。

曾有一批小朋友来史馆参观,他们对“后勤”完全没概念。徐文涛问小朋友们:“你们家谁买菜做饭管家务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回答:“妈妈!”徐文涛笑着说:“那你们的妈妈就是后勤部长。”深入浅出的解析,让难懂的道理和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每次讲解,徐文涛都认真准备,一群人来了他要讲,一个人来了他也讲。一次,一位从哈尔滨慕名而来的工人前来参观,考虑到不想让徐文涛太辛苦,同事都建议让志愿者来讲解,但徐文涛坚持为这名工人讲了数小时。徐文涛说:“影响一个人,就能影响一个家庭;拒绝一个人,就伤了全家的心。”

史馆建成至今,徐文涛做了1500余场讲解,接待了近30万名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靠着一己之力,徐文涛影响了太多人和家庭。志愿者王清清带她10岁的孩子小天乐参观了该史馆,孩子回家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什么是榜样的力量了。徐爷爷就是我的榜样!”后来,小天乐在班里经常帮助同学,还会在课堂为同学讲解红色精神。“红色”的火苗,在这个四年级小朋友的心中点燃。

正如镌刻于史馆大厅墙上的《后勤史馆赋》所言:“先贤不朽兮风浩浩,后继可期兮柏青青。”徐文涛像一根火柴,点燃参观者的红色梦想,让红色基因代代赓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