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新生家长一言不合爆发冲突竟约架愁坏班主任-今日沈阳-沈阳门户网
手机逛社区
登陆
注册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门户
Home
新闻
News
企业
Home
房产
House
汽车
Cars
旅游
Travel
视频
Video
交友
Fridens
商城
Mall
婚庆
Wedding
打折
Sale
文玩
Wenwan
社区
BBS
新闻活动
都市快报
网络热点
百姓呼声
自助活动
商家活动
往期热议
企业商情
求购信息
企业名录
产品展示
人才招聘
展会信息
品牌招商
二手市场
创业招商
分类信息
你问我答
休闲娱乐
婚恋交友
模特丽人
美联商城
视频热点
消费打折
文玩艺术
都市生活
房产
教育
汽车
女人
旅游
理财
健康
人物
家居
亲子
沈阳门户网
»
沈阳论坛
›
沈阳互动
›
今日沈阳
›
帖子
家长群新生家长一言不合爆发冲突竟约架愁坏班主任
查看:
743
|
回复:
0
今日沈阳
进入论坛
今日帖子:
0
|
帖子总数:
3651
|
版块排名:
20
分享
收藏
发帖
热门帖子
今日教师节:谢谢您,
沈阳明日开始供暖!缴
双节同庆丨中秋国庆同
兰玉医美 助“美之无
楼主
沈阳门户网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9-18 11:26: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刚开学两周的小学新生家长微信群内爆发冲突,两名家长因如何给孩子填写表格一言不合竟约架。这个家长群原本是作为教师发布信息的微信群,发生这样的情况,新班主任也很郁闷。
吵架起因是咋填表格
中秋节当天,市民温先生接到妻子的电话,让他退出孩子班级微信群。因为工作原因,温先生将孩子班级家长群进行了屏蔽,一年级新生开学半个月里,他始终没有关注孩子班级的微信群,为何突然被要求退群?
追问下,妻子说出了原因,家长群内两名家长因咨询孩子填表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班主任老师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尴尬,要求每个家庭只能留一名家长。昨日温先生将自己所在的班级群展示给记者,记者注意到,原本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在家长之间引起了误解,之后一再升级。
温先生说,中秋节前,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群发布消息,要求每个家长为孩子填写统一的学籍表。90多人的家长微信群内,两名家长一直在讨论如何填写,突然另一名家长要求正讨论的二人出去私聊,并称班级群是教师发信息用的,并非讨论群。见妻子挨说,女家长丈夫在群内开始反击,双方由你一言我一语变成破口大骂,其中一人还展开约架,双方言语越来越激烈,最终班主任出面调停,双方才暂时停止漫骂。
现在微信群有点变味
中秋节次日,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声明,群内以后只发布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信息,每个家庭只能留下一名家长,当天90多人的家长群变成了40多人。
温先生表示,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学校就建立了家长群,在与身边很多同事交流时,大家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家长群中很多已经变味,老师只要发声,瞬间就会有很多家长点赞支持,还会冒出很多恭维的语言,这种直白讨好班主任的行为有些时候也让班主任感到尴尬。
■记者调查
一天刷10遍手机 不少家长感到焦虑
记者昨日在街头进行了简单的调查,14名小学生家长中有6人都表示对家长微信群出现过焦虑的心理,如何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更积极,及时回复班主任的信息是家长们揪心的内容。
家长张阿丹表示,孩子刚上小学,每天孩子放学前,准时打开微信,静等着老师发送的作业反馈,如坐针毡、过度焦虑成了新常态。
聊天软件24小时待命,只要班主任发送一条信息,就会顺手回复一句“谢谢”。
抱着手机,每天查阅家长群中老师发送的各种信息,甚至生怕漏说一句“辛苦了”“谢谢”。
家长刘鑫表示,工作时稍有时间就会刷家长群的留言,因为一次班主任发布信息,被其他家长的对话淹没,次日孩子没有按时交作业,受到了班主任的不点名批评,从此以后,每天看10遍班级家长群成了必做功课。
徐亮表示,自己有时候拿出手机看到老师布置完一项作业,还没等反应过来回复, 就被 “眼疾手快” 的家长抢先了,等他回复上去,老师已不再吱声了。
“这一天给我闹心坏了,我就想怎么老师没答复呢,是不是我平时哪里做得不对?不受老师待见?”
徐亮说,家长群里有时候老师说缺东西了,第二天立刻会有家长送过去,有一次班级拖布坏了,第二天班里送去六七把拖布,他也想为班级里做点贡献,挖空心思也没想好送点什么好,开学10多天了,他也闹心了10多天。
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张亮认为,很多家长实际上自建了群聊,内容多是围绕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家长们也会在没有老师的群内沟通,但是这样一来,家长们的攀比心理就体现得更厉害了。
■老师也愁
“家长回复过于热情让人受不了”
班级微信群内家长间的交流,在老师眼里是怎样的?昨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教师,教师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正在纠结的家长一些建议。
昨日,铁西区一小学教师刘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家长微信群,班级家长微信群确实在逐渐变了味儿,晒旅游的、晒娃的、拉投票的、发新闻或鸡汤文的……
刘征说,班级家长微信群建立初只是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教师会在群里通报孩子们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家长们的热情让人受不了!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告诉家长,当天为孩子布置的作业,瞬间就会有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还有的家长开始咨询、讨论、闲聊,实际上家长们的回复会冲刷掉发布的信息,有些忙于工作的家长会忽视重要的信息,影响次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刘征说,“办法只有一种,稍晚点再重新发布一遍。”
和平区一小学教师孙蕊直言,她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求家长禁止恭维,收到信息回复“收到”或“好”即可,“家长的赞扬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尴尬,教师节的时候,一名家长在群里发祝福,要求所有家长复制粘贴,结果手机一上午都被跟帖刷屏了。实际上家长只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就可以了。”孙蕊说。
当通知发送到家长群的一瞬间,他总会习惯性地关闭对话框,每天面对40多个“谢谢” 与“辛苦了”已见怪不怪。
■专家观点
不能模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教师与家长开通微信群本身是好的,但在微信群里说点什么是一个现在教师和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学生家长群变味会给人一种教师尝试去控制家长的印象。
现在教师用微信给家长留作业,模糊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应让孩子自己记住留的作业,有教师说低年级孩子听不懂,但教师可以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孩子留作业。
张思宁表示,对家长而言,在家长群里没有选择权,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校教育不应打扰家长正常的生活,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使命和目的,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家长对教师真正的尊敬应以信任为前提,要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真正的互信关系,学校首先要制定职业规范,比如明确教师在家长群里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家长微信群的生态是当前学校与社会及家长关系的缩影。微信群确实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很多困惑。
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以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引导老师和家长平等商讨建立基本的“群规范”,从管好一个群开始,重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高级模式
Color
Imag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