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门户网 发表于 2017-12-28 09:05:08

6万多名沈阳小学四年级学生同做一套题

拧下螺丝用哪个?捉迷藏能靠近哪一项?  6万多名沈阳小学四年级学生同做一套题  专家称,意在让学生得到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及“诊断”  试卷截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话讲的是‘四季的景色’‘二十四节气’‘四季的特点’还是‘气候的变化’?”这是昨日进行的2017-2018学年度沈阳市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基本素养科目试卷中的一道题目,全市共有6万多名四年级小学生参加。由于题目设置风格、内容与传统考试区别明显,试题灵活多变,引起学生和家长们的热议。  基本素养考学生“日常”试题设置不拘一格  今年已经是沈阳市第四年开展四年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由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组织,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基本素养。语文科目测试与去年相比加大了阅读比重,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积累”、“阅读”和“习作”三个部分中,“阅读”部分分值最高,总分40分。文章类型则包括了诗歌、散文和科技类说明文。“习作”部分的题目则为“——的我”,要求学生以此为题介绍自己的特点。  基本素养与往年测试风格一致,涉及知识面涵盖生活常识、公共时事、环保意识、安全知识以及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等。如第16题和第31题分别考查哪种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和二十四节气的常识性问题;第9题和第10题则提到了沈阳市启动“双城双创”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等时事内容;第8题和第7题谈到了保护水资源做法和保护环境做法;第23题则给出一段《青花瓷》歌词,问题是歌词出处。试卷题目几乎全部来自平日生活,反映出学生真实能力水平。  基本素养试卷的题目设置不拘一格,第29题就将一则笑话写进试题。“壮壮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第一次做家务》,写的是帮妈妈洗衣服。按老师的要求,作文写完后要家长签字。当编剧的爸爸看完后,提笔在下面写了一句话:以上情节,纯属虚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壮壮是否经常帮妈妈洗衣服。  孩子哪些能力需提高?试题给家长“敲黑板”  昨日测试刚结束,家长们就在微信群里聊“开了锅”,多数家长觉得题目“很活”,也有家长表示“习作”题目设置很有特点,让孩子认识自己。还有很多家长讨论起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在测试中不会的问题反映出平时教育的忽略,应引发思考。  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主任柳文波介绍,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出教学情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和参考依据。其中,全市参与评价的380多所学校是综合评价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测试结束后,学校、班级和学生都会收到结果报告。报告内容除了分数,还包括基于测试大数据的分析以及“诊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万多名沈阳小学四年级学生同做一套题